各学院、各部门:
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等文件,实施“金课建设工程”,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应用培训暨第一届“超星杯”混合式金课建设教学大赛,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构建数字时代课堂新形态
二、大赛目标
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课程教学改革、质量标准保障、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能力提升等多条线共同推进,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向翻转课堂的转变,全面优化课程质量,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打造具有“两性一度”的“金课”。
三、参赛要求
按照“两性一度”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应参照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全面的资源配置、科学的习题讨论等要求,自主建设或完善线上教学内容,具备完整的课程讲授视频和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能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习通APP及超星智慧课堂系统”定期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材料以及直播等,供学生在线学习,并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线下教学的互动性、探究性和高阶性,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对接与融合,从而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依托超星平台能较完整地记录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活动,管理好师生教学活动行为状态和学习结果数据,数据完整、可追溯;具有完善的基于学期的课程教学教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全校在职教师,且有一年以上“学习通APP及超星智慧课堂系统”使用经验,每名参赛教师只能报名一门课程。如一门课程多个班级学习,可基于参赛课程建立多个班级,将取各班级数据平均值作为初赛评比依据。本学期未承担理论教学的教师可以单独系列报名,学校将另行组织初赛。
五、参赛程序
1、初赛阶段
初赛从通知发布之日起至本学期理论教学结束。通过提取各参赛教师对学习通资源及各控件使用情况的后台原始数据(提取时间涵盖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周),按照初赛评分标准(附件1),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进行测评,结果排在前15名者进入决赛。
2、决赛阶段
决赛拟于6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参赛教师现场PPT演示,进行10分钟说课,可参照决赛评分标准(附件2)。按成绩评定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及优秀奖,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获得二等奖以上的教师可直接参加学校每年举办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阶段比赛(不占用学院推荐名额)。
六、培训安排
本次培训旨在引导教师充分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实现翻转式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整体混合式“金课”建设。将围绕金课案例、金课政策、混合式金课建设、混合教学展示等四个方面,邀请校外曾获评国家级混合式金课的专家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通过案例分享、现场互动等环节,充分展现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效果。有关“学习通APP及超星智慧课堂系统”的使用将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培训,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学院联系人与超星联系人确定。
七、组织管理
各学院要以本次混合式金课建设教学大赛为契机,广泛宣传动员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投入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中,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经验,建立“数字化教学”“智能化教学”新形态,满足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需求。依托沈阳大学--超星教管一体化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全场景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智能诊断、实时反馈。基于平台对各项目常教学数据的分析反馈,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模式从“凭经验”转变为“凭数据”,对学生开展精准施教。
八、联系方式
各学院将参赛教师报名汇总表(附件3)及联系人信息表(附件4),报送至教研科,截止时间4月12日。其他事宜可由各学院参赛联系人在赛事联络群中沟通。
教务处
2023.4.3